光伏產能過剩疑云
本文作者 | 蝸殼
今年開年火爆的AIGC概念,吸引了市場大部分的熱錢,相比之下,光伏板塊在2023年年初這段時間除了一波隨大盤向上的小幅反彈,進入了較長時間的平臺期。
去年光伏板塊的贏家應該是最上游的硅料,賺的盆滿缽滿,但隨著四季度價格崩盤,引發(fā)了一些列光伏板塊的降價潮,真正的拐點是10月31日210大尺寸硅片龍頭的TCL中環(huán)時隔10個月,再次下調硅片價格,而同時另一巨頭隆基綠能的單晶硅片最新價格未做調整,甚至由于電池片厚度下降,所以實際價格反而有所增長,產業(yè)龍頭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全行業(yè),價格戰(zhàn)似乎一觸即發(fā)。
而市場也將這輪“價格戰(zhàn)”解讀為堅挺的硅料價格出現(xiàn)了拐點信號,更有觀點擔憂光伏板塊擴產過快,有產能過剩的隱憂。二級市場是對情緒反應最敏感,這種悲觀情緒也就率先傳遞到了A股市場。從年后的板塊走勢來看,板塊普漲的背景下,光伏板塊卻依舊不慍不火,更有個股開始逆勢下跌。由此可見,市場情緒對于光伏板塊已經形成“驚弓之鳥”的趨勢。
那么,光伏產業(yè)鏈是否真的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憂呢?
無視過剩風險?產業(yè)擴產“狂飆”
從2020年國家“雙碳”政策的紅利背景下,光伏板塊作為新能源的先遣部隊,率先享受了行業(yè)景氣度的上行,炒作2020年的硅片、組件再到去年的硅料,即使整體經濟和投資環(huán)境波動較大,但可以肯定的光伏龍頭的業(yè)績增長至少是穩(wěn)健的,而產業(yè)鏈的高景氣度,也使得產業(yè)鏈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得到了大量資本的關注。
于是便出現(xiàn)了這邊“老玩家”大舉擴產,而另一邊“新玩家”還在不斷入局。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再過去的2022年行業(yè)新建組件擴產項目規(guī)模已超400吉瓦,龍頭企業(yè)擴產的同時,還有不少“新玩家”入局,組件總產能預計超過800吉瓦,市場過剩風險預期并非空穴來風。
縱使資本市場對產業(yè)預期偏悲觀,但產業(yè)方面似乎持相反觀點。實際上,進入2023年后,光伏板塊擴產并未停歇,甚至加快了擴產速度,各環(huán)節(jié)上市公司頻繁公告擴產消息,開年近三個月,超過50個擴產項目簽約開工:
硅料、硅棒環(huán)節(jié):通威股份(600438.SH)擬在樂山新增投資約60億元,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合盛硅業(yè)(603260.SH)(鄯善)有限公司今年計劃新增投資200億元,建設20萬噸/年多晶硅、三期40萬噸/年有機硅、三期40萬噸/年工業(yè)硅等項目;
硅片環(huán)節(jié):2023年年初隆基綠能(601012.SH)發(fā)布公告稱,擬投資建設年產100吉瓦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吉瓦單晶電池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達450多億元;同期宣布擴產的還有晶澳科技(002459.SZ),公司擬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光伏全產業(yè)鏈低碳產業(yè)園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新進入者高測股份(688556.SH)計劃投資7億元,擬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投資建設10GW單晶硅片項目。
電池片環(huán)節(jié):國字號的國電投帶頭總投資超50億元的5GW高效異質結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開工;晶科能源(688223.SH)投資45億元打造6GW高效電池和6GW高效電池組件智能生產線,之前還募資100億擴產11GW高效電池等項目;晶澳科技(002459.SZ)擬投資47億元建設10GW電池+5GW組件生產線;當然還有跨界新進入的明牌珠寶(002574.SZ)公告將斥資100億元投資建設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
組件環(huán)節(jié):通威股份投資約40億元在鹽城建設25GW光伏組件項目;晶澳科技在美國投資約5億元擴產2GW高性能太陽能組件項目;以上還只是不完全統(tǒng)計下的上市公司擴產計劃,不包括光伏輔材及非上市公司。
產業(yè)與資本的分歧
分歧出現(xiàn)了,那么是否真的存在過剩風險,還是用數據來表達。
首先根據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預計目標,到2035年我國光伏總裝機規(guī)模將達到3000GW。而2022年全國光伏總裝機量為392.61GW左右,全年新增裝機量為87.41GW。那么,到2035年需要每年保持多少增速,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
根據2020-2022年國內光伏裝機及新增裝機量來看,按照目前的保守和樂觀的25%和30%增速來測算,到2035年我國預計在2031-2032年即可完成3000GW的裝機量,樂觀估計的話2030年即可完成,如果按照上表的裝機增速需求與國內光伏廠商產量增速匹配,明顯國內光伏廠商的產能增速確實過快,表面看確實大概率存在產能過剩的潛在風險。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何我國如此重視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低碳保護、為后代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環(huán)境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我國希望能在新能源產業(yè)領跑全球,電動車為例,國產電動車的高速發(fā)展也讓中國汽車產業(yè)繞開傳統(tǒng)燃油車被卡脖子的——內燃機、底盤、變速箱制造短板,轉而開發(fā)由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組成的三電系統(tǒng),另辟蹊徑的與國外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光伏產業(yè)也是同樣的道理,2013-2021年,我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在全球占比始終保持在65%以上,最高紀錄為2021年的逾76%,2022年有希望維持這個水平。由此,我國光伏產能不僅用于內銷,更大的預期是在國產光伏的出海。
2022年組件出口153.6GW,出口額在423.61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55.8%。153.6GW出口海外,而內增裝機87GW,合計240GW。由此看,國內光伏企業(yè)在需求量基礎上,為了應對海外需求,額外多生產兩倍作為出口。簡言之,為了維持我國光伏產業(yè)在全球的地位,三倍產能似乎是相當必要的。在按照預測新增裝機量來計算,2023年國內光伏廠商的實際產能在300-350GW左右還是屬于合理范圍內,當然擴產計劃并不等于實際產能,光伏的擴產也需要時間,比如硅料的擴產需要1年以上,加上產能釋放也不是百分百且也需要時間,所以提前擴產是必須要的,產能的增加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
但是,從目前公開數據也可以明顯感覺出,國內光伏產能將逐步進入充裕階段,相對于平均的實際需求來說,供給端還是較為充分的。價格戰(zhàn)背后也有供需關系的因素。不過,考慮到實際的用電量的增長,隨著電動車、AI技術等的發(fā)展,電力需求也在增加,據統(tǒng)計過去10年,國內的社會用電量增長了近1倍。
不過,即使出現(xiàn)光伏產業(yè)階段性的過剩,也是產業(yè)的正常規(guī)律。因為市場存在需求的增長和可觀的利潤,才刺激了廠商的擴產行為,以滿足市場需求。產能過剩價格出現(xiàn)回調,回歸后進一步刺激需求上漲,等到需求慢慢增長到產能上限,新的利潤周期來臨。因此推斷,光伏企業(yè)是否具有產業(yè)鏈一體化帶來的抗風險能力以及出海能力將是本輪對抗光伏板塊潛在過剩風險的核心。
原文標題 : 光伏產能過剩疑云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試用>> 【有獎試用】愛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產品
-
即日-12.5立即觀看>> 松下新能源中國布局:鋰一次電池新品介紹
-
即日—12.20點擊申報>> 維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屆)儲能行業(yè)年度評選
-
限時免費點擊下載>> 2024儲能產業(yè)搶占制高點發(fā)展藍皮書
-
2025年3月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五屆)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
-
2025年3月立即報名>> OFweek 2025新能源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大會
推薦專題
-
4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光器件研發(fā)工程師 福建省/福州市
- 銷售總監(jiān)(光器件)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虹口區(qū)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研發(fā)工程師 北京市/昌平區(qū)
- 技術專家 廣東省/江門市
-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